12月21日冬至!記得「吃3樣、防1事」 遵循傳統習俗:禦寒安康
「冬至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,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氣之一。
面對冬季給人們帶來的寒冷,都會選擇吃水餃、湯圓以此來讓身體變得暖和起來,因此就有了「冬至吃水餃、湯圓」的習俗。
一、12月21日冬至,家人要提醒其吃3樣。
1.水餃。
水餃的餡料主要有羊肉、牛肉、中藥材等比較熱性的食材,吃起來既暖和又有利於滋補身體。
這個習俗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戰國時期。
當時有一個叫醫聖扁鵲的人,他在研究醫學的同時還做了一些其他的小事情,其中就包括為百姓治病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扁鵲名聲越來越大,做事時也越來越少,於是就回到了故鄉居住了下來,這也就是現在鄭州的一片地方。
鄭州有一個叫雞鳴的地方,當地人稱他為楚皇帝,在扁鵲回到鄭州之後他聽說用水餃治好了病,於是就讓扁鵲為他治病,希望能吃出健康。
扁鵲知道楚王的意思後說:「如果想要吃水餃的話,那麼我們需要用羊肉做餡料,還需要放一些中藥材進去。」
楚王會意後立馬準備了這些食材,沒想到這樣一來,人們紛紛效仿楚王,於是這個小習慣就變成一個大習慣。
隨著時間推移,「吃水餃」這個習俗慢慢演變成了現在「冬至吃水餃」的習俗,其實這樣也好,這樣可以讓羊肉的營養成分更好的被吸收,少放胡椒粉等調味品就能夠體會到其鮮美的味道,而且還補充了身體所需的營養。
2.湯圓。
和北方人的習俗不同,南方大部分地區都會選擇吃湯圓。
南方的氣候比北方的氣候要好,不僅有溫差還有濕度,因此膳食方面也相對比較清淡。
南方主要吃糯米,不僅不會使人體累贅,還有助於消化,其實南北方之間並不是絕對的,有些南方地區也會吃水餃,也有北方地區會吃湯圓,只是這種現象在各個地方遍及程度不一樣罷了。
3.
番茄胡蘿蔔牛肉
做法:
準備食材,去皮的番茄,牛腩或者牛裡脊都行,喜歡吃筋的可以帶筋,
馬鈴薯、胡蘿蔔放油炒一下
放大蒜,蔥爆香後,放番茄,(番茄買熟一點的,會出汁水。湯濃)
炒爛番茄後,放熱水
水開,放牛肉,然後調味,放白鬍椒粉,生抽,蠔油,料酒,。喜歡吃胡蘿蔔的可以放一些,調味不用一次性放好,到最後湯會濃,現在不要太咸!!快出鍋前調味也可以的
燉40分鐘以上,然後放雞精,調味,不夠鹹的話放鹽。
放蔥花,出鍋
二、冬至習俗—祭祖祭天迎福。
古代人們認為冬至是天地陰陽交匯的時候,他們不僅會祭祀祖先同時也會祭祀天神,以保佑自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。
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唐朝,當時唐中宗李顯在一次宴會上說到了和七天有關的話,於是七天這個詞引起了當時人們的廣泛關注。
隨著時間推移,這種現象慢慢演變成一種傳統,在每年的冬至日都會慶祝這一陣勢,同時還要提前花四個月進行準備,以示嚴謹和誠意。
這種習俗傳承到今天,如今人們已經將其簡化,並且時間也將其提前到清晨,只有這些東西才能擁有好的品質,就符合古人的要求。
這兩個習俗都是根據古人的信仰傳承下來的,但現在我們保留其形式,並不保留實際意義,像我們現在不能夠通過祭天這些方式獲得福氣,因此我們不是古代人,沒有必要照搬照抄古人的方式,畢竟那些只是過去式了。
三、禦寒安康—慎防血栓保暖。
寒潮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有低溫還有空氣中的濕氣,對於坐久站久的人來說如果不加以防範,那麼這些濕氣會侵入我們的身體,從而導致我們身體內部溫度變低。
這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及時防止濕氣,避免它進一步的發展,同時還要避免它和其他環境刺激相互作用,使情況更加嚴重,例如濕氣和寒冷或者其他因素相結合,便易出現病症,例如出現頭疼、關節部疼痛、四肢無力等。
但這些都只是很輕微的不適,如果我們將其放置不管,輕者落下病根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治癒,甚至還可能落下嚴重病根,同樣重者還可能會引起其它疾病,例如血栓。
血栓是血液從液體狀態轉變為固體狀態的過程,會對我們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脅,是生活中比較普遍的一種現象,同時也是一種疾病,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威脅。
近年來十大殺手之一,而預防血栓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提前做好防範措施及工作,對我們的身體進行全方位保暖,提高自身抵禦外部環境刺激的能力,從而達到禦寒安康的目的。
預防凍傷穿好衣服是最重要也是最簡單的一步,但光穿衣服是不夠的,我們還要注意調整自身狀態,包括生活規律和作息規律等,要做到平穩充足。
運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,它不僅能增強我們自身抵禦力,還能起到增強體質的效果,所以要堅持鍛煉身體,以增強抵抗力,提高身體素質。
結語
冬至降臨時,如果遇到寒潮,我們要及時採取防範措施,應對突如其來的低溫和強冷空氣,確保自己的身體健康和安全,從容應對冬季帶來的挑戰。
文章參考:今日頭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