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村俗語:「寧娶二度花,不娶遺下人」是什麼意思? 「遺下人」指的到底是誰?

農村很多老話和俗話,只有說話的人自己知道是什麼意思,懂得的人好說,不懂的人,一聽到就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,一頭霧水,疑問重重,是根本不理解其中的含義。


俗語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用語,言語簡練、用詞精準,一句話,或者是幾個字就能道出人生的大道理,也有一些關於自然現象、天氣等方面的俗語,不過最常見的還是有關人生哲理的俗語,看似簡單,甚至有的還有些粗俗,卻能極為深刻的讓人了解人性的真諦。

哲學的道理深刻,晦澀難懂的言語很難以成為尋常百姓接受與理解的思想,普通的百姓會用自己千百年來總結出來的經驗,並用一種詼諧的方式講述出來,增添了趣味性,也讓身邊人瞬間感悟了人生。有句俗話說:「寧娶二度花,不娶遺下人」,那麼「遺下人」指的究竟是誰呢?


既然是「俗話」,必定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的「習俗」,也可以說是一種經驗的總結。涉及到「娶」字自然可以看出指的是女人,而在古代的女子,身份地位要與男人相差很多,經常是男人的附屬物,更為準確一些來說,就是為男人生養下一代的「工具」,別怪說得難聽,在古代的女子面對的就是這樣的窘境。

別看古代女子被娶的時候,三書六禮、明媒正娶的,入門倒是風風光光,但是入了門之後,享福的只有男人,而女子就像是被賣入了男人的家中一樣,從此大門不出、二門不邁,只在家中侍奉公婆、養兒育女,還要伺候丈夫的生活起居,要多難有多難。


最讓人感到可悲的是,這些女人還要經得起「三從四德」的考驗,但凡有做錯事情就會被人指指點點,而指點女人的往往是女人,只是那時候女人並沒有這方面的意識,更體會不到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的道理,只知道沒事找事做,才是那些三姑六婆最感興趣的事。於是,久而久之,她們總結出了一套說詞,那就是「寧娶二度花,不娶遺下人」,這又是何意呢?

古代女子結婚較早,過了十八歲就成了大齡青年,難免會被人說道,因此未成年時基本不是嫁人就已經許配人家。那時候結婚完全是看「天意」,由媒婆拿到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來匹配,沒有問題就是「天賜良緣」,就這樣,男女兩人在對方連長什麼模樣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就入了洞房。


古代女子一旦結了婚,很少會發生離婚的事情,但仍然也會有個例存在,尤其一些富貴人家的女子,婚後要是感覺婚姻不滿意,也會出現合離,這種現象在唐朝比較多見。那時候叫「放妻書」,妻子可以「重梳蟬鬢,美掃蛾眉,巧逞窈窕之姿,選聘高官之主」,大有一別兩寬、各生歡喜之意。

這時候就出來了「二度花」,意思很明顯,就是結婚不久,還沒有生孩子的女子,因離婚得比較早而被稱為「二度花」。「二度」就是指結過婚、梅開二度的女子,「花」是指女子還年輕,年輕是最大的資本嘛,在現代社會也是如此,這就是「二度花」的由來。


天有不測風雲,人有旦夕禍福,誰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臨,當意外來臨時,最為艱難的就是女子。家裡死了老婆可以再娶,但對於女子來說則是很難之事,而這些喪偶的女子就被稱為「遺下人」,字面上的意思可以理解為被丈夫「遺下的人」。

「遺下人」我們可能不常見,但對於另一個說詞「未亡人」應該在古代小說裡經常看到,指的就是死了丈夫的女子,也就是寡婦。女子本是弱勢群體,身上背負的說辭也較多,如果遇到結婚之後喪偶則會背負一生的罵名,那就是「克夫」。


我們還經常聽到過這樣的一句俗語,那就是「寡婦門前是非多」,指的就是女子喪偶之後,一個人在家,難免會有一些意圖不軌之人來騷擾、佔便宜,時間長了,再檢點的女子也容易被三姑六婆盯上,添油加醋一渲染,一個水性楊花的女人就這樣被「塑造」出來了。

知道了何為「遺下人」,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,為何「寧娶二度花,不娶遺下人」呢?其實直白了說,就是男人對女人的情況早就心知肚明,有這樣的說法就是經過一番精打細算之後而做出來的權衡利弊分析。


「寧娶二度花」這樣的女人雖然結過兩次婚,但畢竟沒有孩子,而且還年輕,在生活上的經驗比較豐富,尤其情感生活方面,如果再婚的話,她會吸取以前的教訓,更加珍惜今後的生活。對於男人來說,他們也想有一個穩定的家庭,結過婚的女子知道如何維繫二人之間的感情,所以認為「二度花」是不錯的人選。

還有一個原因就是,女子年輕就還能生養,結婚後二人還可以像新組建的家庭一樣生活,沒有任何的負擔。最為重要的一點,就是這樣的女子「便宜」,不會要那麼豐厚的聘禮,運氣好的話說不定女人還會「倒貼」,可以說是「性價比」最高的一款。


「不娶遺下人」這裡面的說法就很多了。其中涉及到女子的「名聲」問題,那就是「克夫」的帽子,哪個男人也不想被老婆「剋死」,在娶的時候就會心有餘悸,需要承擔一定的「風險」。而且一般寡婦都帶著「拖油瓶」,就是與死去丈夫的孩子,多了這個孩子就關係到兩個家庭的組建變得複雜起來。

男人作為繼父要承擔起照顧「拖油瓶」的責任,這時候孩子一般年紀都不大,讀書、結婚、找工作,哪樣都是負擔。如果男人自己也有孩子,那麼兩家的孩子與繼父、繼母之間的相處又成為了一種生活問題,相比「二度花」就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。因此,男人在權衡利弊之下就有了「寧娶二度花,不娶遺下人」的說法。


「寧娶二度花,不娶遺下人」,這是前人對男子選擇配偶時所總結出來的精闢言論。之前因為重男輕女,而形成了現在男多女少人口比例狀態,所以打光棍的男人相對較多,這樣的男人很多都是經濟條件不允許而無法娶親,所以在娶妻時經過三姑六婆的「說教」就有了這樣的說法,無非是男人的權衡利弊罷了。

反觀現在的婚姻狀態,似乎只要愛了,什麼都不是問題,不愛了,什麼都是問題,是二度花,還是遺下人,並沒有多少人計較,只要「利益」到位的情況下,就可以組成婚姻。所以,看到大幅度上升的離婚率,還有一般人消費不起的聘禮,婚姻已經成為了當代年輕人的奢侈品,這樣的現象似乎更值得我們反思。